答:金屬材料受列破壞主要是斷裂.磨損和腐蝕等三種形式,其中腐蝕是三種形式中最復雜、對金屬的破壞性較大的一種.因為金屬腐蝕是發生在金屬與環境(介質)同的界面上,并產生了化學或電化學反應.所以金屬防腐研究是其他材料防腐研究中難度較大的一種。
金屬防腐研究作為一個體系逐新形成.是在18世紀中葉.羅表諾索夫(Jiomohnob)于1748年就解釋了金屬的氧化現象.凱依爾于1790年描述了跌在硝酸中的鈍化現象。德·拉·里夫于l830年提出了金屬腐蝕的微電池概念。法拉第于1833-1834年提出了電解定律.這些理論對腐蝕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具有大大的推動作用.
金屬防腐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始于20世紀初.中期.這段時期世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中wu器·需要遠洋運輸和儲備,為了防銹英國于1943年發布了包裝標準(BS1133).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要解決wu 器運輸到東南亞高溫潮濕地區的腐蝕問題.也対防銹材料制定了P系列標準.大大促進了金屬防銹技術的發展,戰后,這些技術從jun
用逐新轉移到民用,并在50年代后基本上形成了研究體系。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