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法揚塵在線監測儀的校準是保證其測量數據準確的關鍵,核心在于通過標準物質和規范操作,驗證設備對顆粒物的捕獲效率和稱重精度。以下是具體步驟,需嚴格按順序執行:
準備工作:確保校準環境與工具達標
環境控制:校準需在無明顯氣流擾動、溫度(20±5℃)和濕度(45%±15%)穩定的實驗室進行,避免環境因素影響顆粒物沉積或稱重準確性。
工具與標準品:準備經計量認證的標準濾膜(如直徑47mm的石英濾膜,已知重量且誤差≤0.01mg)、分析天平(精度0.01mg,需在檢定有效期內)、鑷子(避免手接觸濾膜污染)、恒溫恒濕箱(平衡濾膜用)、校準用標準顆粒物(如ISO12103-1A1超細試驗粉塵)。
設備檢查:開機前檢查儀器采樣泵流量是否穩定(設定流量通常為16.7L/min,誤差需≤2%),濾膜夾持裝置是否密封(防止漏氣導致采樣量不足),數據記錄系統是否正常(確保校準數據可追溯)。
濾膜平衡與初始稱重:消除濕度對重量的影響
將新濾膜放入恒溫恒濕箱,在規定溫濕度條件下平衡24小時,使濾膜含水量穩定。
用鑷子取出濾膜,避免觸碰采樣面,在分析天平上稱重3次,取平均值作為初始重量(m?),記錄數據并標注濾膜編號。
按儀器說明書安裝濾膜,確保濾膜平整無褶皺,夾持牢固(防止采樣時濾膜移位或破損)。
標準顆粒物加載:模擬實際揚塵捕獲過程
加載方式:通過校準裝置將已知質量的標準顆粒物(如10mg)均勻送入儀器采樣入口,確保顆粒物完全進入采樣通道(避免泄漏)。
采樣運行:啟動儀器,按設定流量(如16.7L/min)運行規定時間(通常30分鐘,確保顆粒物充分沉積在濾膜上),期間記錄儀器顯示的顆粒物累計重量(m儀)。
重復測試:同一樣品至少重復3次,減少偶然誤差,每次測試需更換新濾膜,避免殘留顆粒物影響結果。
濾膜后續處理與稱重:獲取實際捕獲量
采樣結束后,取下濾膜,再次放入恒溫恒濕箱平衡24小時(與初始平衡條件一致)。
用同一臺分析天平稱重3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重量(m?)。
計算實際捕獲重量:m實=m?-m?,并與標準加載量對比,偏差需≤5%(如加載10mg時,實際捕獲量應在9.5mg-10.5mg之間)。
流量校準:保證采樣體積準確
用標準流量計(如皂膜流量計)連接儀器采樣出口,在設定流量下測試3次,記錄儀器顯示流量與標準流量的偏差,若偏差超過±2%,需通過儀器參數調整(如泵速校準)使其達標。
流量校準需在每次濾膜測試前后各進行1次,確保采樣全程流量穩定(流量偏差會直接導致采樣體積誤差,進而影響濃度計算)。
數據修正與驗證:確保儀器輸出準確
若實際捕獲量與標準加載量偏差超過允許范圍,需通過儀器自帶的校準系數功能進行修正(如將儀器顯示值乘以修正系數k,k=m實/m儀)。
修正后進行驗證測試:用另一組標準顆粒物重復上述步驟,確認修正后的數據偏差≤3%,否則需重新檢查校準過程(如濾膜是否破損、加載是否均勻)。
記錄與歸檔:保證校準可追溯
詳細記錄校準日期、環境條件、標準品信息、濾膜編號、各次稱重數據、流量測試結果、修正系數等,形成校準報告。
校準合格后,在儀器上粘貼校準合格標簽,注明有效期(通常為6個月,具體按使用頻率和環境調整)。
總結:校準的核心是“量值溯源”
重量法揚塵監測儀的校準本質是通過標準物質建立儀器測量值與實際顆粒物質量的對應關系,關鍵環節在于濾膜平衡、流量穩定和稱重精度。嚴格遵循上述步驟,可有效消除設備漂移、環境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確保監測數據能真實反映揚塵濃度。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