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壽命測試的方法根據測試對象、載荷類型、環境條件及測試目的的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別。以下從載荷形式、測試對象、環境因素及特殊場景等維度,詳細介紹常見的測試方法:
一、按載荷形式分類(核心分類方式)
疲勞破壞的本質是交變載荷作用下的損傷累積,因此載荷形式是區分測試方法的核心依據。
1. 軸向疲勞測試(拉伸 - 壓縮疲勞測試)
原理:對試樣施加軸向的交變拉伸和壓縮載荷(如正弦波、三角波等),模擬構件在軸向力反復作用下的工況。
適用對象:桿類、軸類零件(如螺栓、活塞桿)、金屬及復合材料標準試樣。
關鍵設備:電液伺服軸向疲勞試驗機(可精確控制載荷幅值和頻率)。
典型標準:ASTM E466(金屬材料軸向疲勞測試標準)、ISO 13003(復合材料軸向疲勞測試)。
2. 彎曲疲勞測試
原理:通過對試樣施加交變彎曲載荷(如三點彎曲、四點彎曲),使試樣截面承受交變的拉應力和壓應力。
分類:
旋轉彎曲疲勞測試:試樣繞自身軸線旋轉,配合固定的彎曲載荷,實現截面應力的周期性變化(如汽車傳動軸的工況模擬)。
非旋轉彎曲疲勞測試:載荷方向周期性變化,試樣不旋轉(如橋梁橫梁在車輛荷載下的彎曲疲勞)。
適用對象:板材、棒材、齒輪齒根、軸類零件的彎曲疲勞評估。
典型標準:ASTM E468(金屬材料旋轉彎曲疲勞測試)。
3. 扭轉疲勞測試
原理:對試樣施加交變扭矩,使材料承受反復的剪切應力,模擬構件在扭轉工況下的疲勞(如傳動軸、彈簧的扭轉疲勞)。
特點:需同時控制扭矩幅值和轉速,部分場景下會結合軸向載荷(復合載荷扭轉疲勞)。
適用對象:軸承、萬向節、螺栓(受預緊力和扭轉復合作用時)。
典型標準:ASTM E1942(金屬材料扭轉疲勞測試)。
4. 復合載荷疲勞測試
原理:同時施加兩種或以上載荷(如軸向 + 彎曲、彎曲 + 扭轉),模擬構件實際使用中的復雜受力狀態。
適用場景:飛機起落架(承受軸向力 + 彎矩)、汽車懸掛系統(多向載荷復合)。
技術難點:需精確控制多載荷的相位差和幅值比例,對試驗機同步性要求高。
二、按測試對象分類
1. 標準試樣測試
特點:采用符合國際 / 行業標準的試樣(如光滑圓棒、帶缺口試樣),消除結構復雜性對結果的影響,專注于材料本身的疲勞性能。
目的:獲取材料的基礎疲勞數據(如 S-N 曲線、疲勞極限),用于材料篩選和理論研究。
優勢:數據重復性好,可對比不同材料的疲勞特性。
2. 構件 / 部件疲勞測試
特點:直接對實際零件或組件(如齒輪、葉片、車架)進行測試,更貼近真實使用工況。
目的:驗證產品設計的疲勞壽命是否滿足要求,評估結構細節(如焊縫、拐角)的應力集中對疲勞的影響。
挑戰:試樣尺寸大,需大型疲勞試驗機;測試周期長,成本較高。
三、按環境因素分類
實際工況中,環境因素(如溫度、腐蝕、濕度)會顯著加速疲勞損傷,因此需針對性設計測試方法:
1. 高溫疲勞測試
原理:在高溫環境(如發動機艙、鍋爐部件的工作溫度)下施加交變載荷,評估材料在熱 - 力耦合作用下的疲勞壽命。
特點:高溫會降低材料強度,且可能引發蠕變 - 疲勞交互作用,需同步控制溫度和載荷。
適用對象:汽輪機葉片、內燃機活塞、高溫合金構件。
2. 低溫疲勞測試
原理:在低溫環境(如航空航天領域的高空低溫、冷鏈設備)下測試,材料可能因低溫脆性導致疲勞壽命下降。
關鍵:需避免試樣在低溫下發生相變或脆化,影響測試結果。
3. 腐蝕疲勞測試
原理:在腐蝕介質(如鹽水、酸性溶液)中施加交變載荷,模擬海洋、化工設備的工況(腐蝕與疲勞協同作用會大幅縮短壽命)。
分類:
浸泡式腐蝕疲勞(試樣浸入介質);
噴霧式腐蝕疲勞(模擬鹽霧環境,如汽車底盤)。
典型標準:ASTM G49(金屬腐蝕疲勞測試)。
4. 振動疲勞測試
原理:通過振動臺施加隨機或正弦振動載荷,模擬產品在運輸、使用中的振動環境(如電子元件、汽車零部件)。
特點:載荷頻率高,通常結合模態分析,找出構件的共振頻率(共振時疲勞損傷最快)。
四、特殊測試方法
1. 疲勞裂紋擴展測試
原理:并非直接測試 “至斷裂的總壽命”,而是測量已有裂紋在交變載荷下的擴展速率,通過公式(如 Paris 公式)預測裂紋從初始尺寸擴展到臨界尺寸的壽命。
適用場景:結構完整性評估(如壓力容器、飛機機身的裂紋容限設計)。
關鍵參數:裂紋長度、應力強度因子幅值(ΔK)。
2. 加速疲勞測試
原理:通過提高應力幅值、頻率或環境嚴苛程度,縮短測試時間(需確保加速條件不改變疲勞失效機理)。
應用:批量產品的快速質量抽檢,或新產品的初期壽命評估。
風險:若加速參數選擇不當,可能導致測試結果與實際壽命偏差較大。
3. 超聲疲勞測試
原理:利用超聲波振動(頻率通常 10-30kHz)施加高頻交變載荷,大幅縮短測試周期(可在幾小時內完成百萬次循環)。
適用對象:評估材料的超高周疲勞性能(10?次以上循環),如軸承、高鐵輪對。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