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室法植物水勢儀是測定植物水分狀況的重要工具,其操作核心是通過逐漸增加壓力,使植物葉片或枝條切口處出現液滴,此時的壓力值即為植物水勢(通常取負值)。以下是詳細操作步驟:
一、操作前準備:確保設備與樣品狀態
樣品采集與處理
選擇代表性植株的葉片、枝條或葉柄(避免病葉、損傷葉),采樣時用剪刀快速剪斷,若需離體測定,應立即用濕潤紗布包裹切口(防止水分流失),避免陽光直射。
若測定整葉,保留葉柄;若測枝條,保留帶葉的一段(長度適配壓力室腔室),去除切口處多余組織,保證切口平整。
設備檢查
檢查壓力室的密封性能:關閉排氣閥,手動加壓至一定值(如0.5MPa),觀察壓力是否穩定,若快速下降則需檢修密封圈。
準備配件:根據樣品大小選擇合適的樣品室(如葉片用小直徑腔室,枝條用大直徑腔室)、密封圈(確保與樣品緊密貼合)、放大鏡(觀察液滴)。
二、操作后處理:設備維護與數據整理
設備清潔
每次使用后,清理腔室內的植物殘屑,用干布擦拭密封圈和腔室壁,避免汁液殘留腐蝕設備。
長期不用時,將壓力釋放至0,存放于干燥通風處,密封圈單獨存放以防老化。
數據校準與重復
同一植株的相同部位至少測定3次,取平均值以減少誤差。
若懷疑讀數準確性,可更換樣品重新測定,或用標準溶液(如已知濃度的蔗糖溶液)校準設備(標準溶液水勢可通過公式計算,與測定值對比驗證)。
三、關鍵原則:避免水分流失與誤差
快速操作:從采樣到裝樣盡量在5分鐘內完成,減少離體樣品的水分蒸發。
壓力速率穩定:不同樣品(如新鮮葉與萎蔫葉)的加壓速率可微調,但同一組實驗需保持一致,確保數據可比性。
環境一致:測定時盡量在與采樣環境相同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如室內測定需避免空調直吹樣品)。
總結:核心是“精準捕捉液滴初始時刻”
壓力室法的關鍵在于通過平穩加壓,準確判斷切口處首次出現液滴的壓力值,這一數值直接反映植物水分脅迫程度(壓力越大,水勢越低,植物越缺水)。操作中需注意樣品新鮮度、設備密封性和觀察細致度,才能獲得可靠的水勢數據,為植物抗旱性研究、灌溉管理等提供依據。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