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單個氣泡及連續氣泡的識別,核心是通過分析氣泡在光學傳感器光路中產生的信號特征差異(如信號強度、持續時間、變化速率等),結合硬件設計和算法邏輯,實現精準區分。以下是具體的實現方法,分為信號特征分析、算法設計和輔助優化手段三部分:
一、單個氣泡與連續氣泡的信號特征差異
氣泡(尤其是水中氣泡)通過傳感器光路時,其光學信號(散射光、透射光)與固體顆粒物有顯著區別,這是識別的基礎:
特征 | 單個氣泡信號 | 連續氣泡信號 | 固體顆粒物信號(對比) |
信號持續時間 | 極短(通常 < 100ms),氣泡快速通過光路 | 持續時間長(>500ms),氣泡群連續通過 | 中等或較長(取決于流速,通常 > 200ms) |
信號波形 | 尖銳脈沖(快速上升→快速下降) | 高頻波動的連續脈沖(多個尖峰疊加) | 平穩或緩慢波動(無劇烈尖峰) |
散射 / 透射關聯性 | 散射光驟升時,透射光驟降(不成比例) | 散射光持續高頻波動,透射光持續不穩定 | 散射光與透射光呈穩定負相關(符合濁度特性) |
信號幅度 | 峰值高(氣泡單次散射強) | 峰值高低交替(氣泡大小不一) | 幅度較穩定(隨顆粒物濃度均勻變化) |
二、針對單個氣泡的識別算法
單個氣泡的核心特征是 “瞬時性、脈沖性”,算法通過捕捉這些特征實現識別:
閾值觸發與時間窗判斷
設定散射光信號的動態閾值(如基線值的 2 倍),當信號瞬間超過閾值時,觸發 “氣泡嫌疑” 判定;
同時監測信號從超過閾值到恢復基線的持續時間:若持續時間 <預設閾值(如 100ms),且波形為 “陡峭上升 + 陡峭下降”,則判定為單個氣泡。
斜率分析法
計算信號上升斜率(Δ 信號 /Δ 時間)和下降斜率:單個氣泡的上升斜率通常 > 5V/ms(假設信號電壓輸出),遠大于固體顆粒物的平緩斜率(通常 < 1V/ms);
若上升斜率和下降斜率均超過設定閾值,且兩者絕對值接近(脈沖對稱),則判定為單個氣泡。
透射 - 散射信號反演驗證
正常濁度下,散射光(S)與透射光(T)滿足負相關關系(S↑則 T↓,且幅度變化成比例);
單個氣泡通過時,散射光驟升的同時,透射光驟降,但兩者的變化幅度不成比例(如 S 上升 50%,T 下降 20%,偏離正常比例),算法可通過預設的 “正常比例模型” 識別這種異常,驗證是否為氣泡。
三、針對連續氣泡的識別算法
連續氣泡(如氣泡群、管道曝氣產生的密集氣泡)的核心特征是 “持續性、高頻波動性”,算法需結合時間序列和統計特征識別:
波動頻率與方差分析
對散射光信號進行短時傅里葉變換(STFT) 或滑動窗口方差計算:連續氣泡會導致信號在高頻段(如 10-50Hz)出現顯著能量峰值,而正常濁度信號的頻率較低(<5Hz);
若滑動窗口(如 1 秒窗口)內的信號方差 > 預設閾值(反映波動劇烈程度),且持續多個窗口(如連續 3 個窗口),則判定為連續氣泡。
脈沖密度統計
統計單位時間內(如 1 秒)超過散射光閾值的脈沖數量:單個氣泡通常 <3 個 / 秒,而連續氣泡可能> 10 個 / 秒;
若脈沖密度超過設定值,且脈沖間隔均勻(氣泡群勻速通過),則判定為連續氣泡。
基線漂移監測
連續氣泡會導致散射光信號的基線整體抬高(氣泡群持續散射),且基線隨氣泡密度波動;
算法通過計算長時窗口(如 10 秒)的信號平均值(基線),若基線在短時間內(如 2 秒)漂移超過 ±10%,且伴隨高頻波動,則判定為連續氣泡。
四、輔助優化手段:提升識別可靠性
硬件與算法協同
傳感器采用高頻采樣(≥1kHz),確保捕捉單個氣泡的瞬時信號(避免采樣率不足導致信號失真);
結合測量池結構(如傾斜式設計),使氣泡快速通過光路,強化 “單個氣泡信號短、連續氣泡信號持續” 的特征,降低算法識別難度。
自適應閾值調整
算法根據水樣背景濁度動態調整閾值:高濁度水樣中,固體顆粒物的散射信號較強,需提高氣泡判定閾值;低濁度水樣中,閾值可降低,避免漏檢小氣泡。
機器學習訓練(膏端方案)
采集大量 “單個氣泡、連續氣泡、正常濁度” 的信號樣本,訓練分類模型(如決策樹、神經網絡);
模型通過學習信號的波形、頻率、幅度等多維特征,實現端到端的氣泡類型識別(尤其適用于復雜水樣,如氣泡與高濃度顆粒物混合場景)。
總結
識別單個氣泡的關鍵是捕捉瞬時脈沖特征(時間短、斜率大、比例異常),識別連續氣泡的關鍵是分析持續波動特征(高頻、高方差、高脈沖密度)。實際應用中,需結合水樣流速、氣泡大小等現場條件,通過 “硬件優化信號特征 + 算法多維度驗證”,實現精準識別,為后續的干擾剔除(如數據剔除、補償修正)提供依據。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