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計數儀是水體生態監測、環境評估及水產養殖等領域的關鍵工具,其操作規范性直接影響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以下從樣品制備、儀器調試、觀測計數、結果處理四大核心環節,詳解使用細節。
一、樣品采集與預處理:奠定數據基礎
樣品需具有代表性,采集時應避開水面漂浮物與底部沉積物,采用垂直分層采樣法(如表層、中層、底層)混合均勻。若需定量分析,需同步記錄采樣體積(如1L)。對于含懸浮顆粒較多的水樣,需經30-50μm孔徑濾膜預過濾去除大型雜質,但需注意避免過度過濾損失目標藻類。若需區分活體與死體藻類,可加入終濃度0.1%的中性紅染色液,活體細胞會被染成紅色。樣品保存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低溫(4℃)避光保存可減緩藻類形態變化。
二、儀器調試:精準匹配觀測條件
開機預熱10-15分鐘,確保光源穩定。根據藻類密度選擇合適的計數池(如浮游植物計數框),高豐度樣品需稀釋至視野內細胞數≤100個/視野。調整物鏡倍數(常用10×或40×),通過粗/微調焦旋鈕使細胞圖像清晰聚焦。設置合適的光照強度——部分藻類(如藍藻)對強光敏感,需降低光源亮度防止光損傷導致的形態改變;硅藻等具紋飾結構的類群則需較強透射光凸顯殼面特征。若儀器配備自動掃描功能,需提前校準掃描速度與圖像分辨率,避免漏計或重復計數。
三、觀測與計數:標準化操作避偏差
采用“之”字形路徑遍歷整個計數室,避免遺漏邊緣區域。對重疊細胞需通過調節焦距分離至單層后計數,若無法區分則按半個體計算。對于鏈狀群體(如微囊藻)或膠群體(如顫藻),需整體計數并記錄群體大小。遇到難以鑒定的物種時,可拍攝顯微照片留存比對。建議每個樣品至少計數2個平行樣,取平均值以降低隨機誤差。若單次計數變異系數>15%,需增加重復次數至5次以上。
四、結果計算與質量控制
根據公式“細胞密度=計數值×稀釋倍數/采樣體積”計算原始數據。需特別注意單位換算(如cells/L)。建立質量控制體系:①空白對照(無菌水)檢驗試劑污染;②加標回收實驗驗證方法準確性;③定期用標準粒子溶液校準計數視野面積。數據記錄應包含采樣時間、地點、水溫、pH等環境參數,便于后續相關性分析。
五、維護與保養:延長設備壽命
每次使用后及時清理計數池殘留物,先用蒸餾水沖洗,再用75%乙醇浸泡消毒。物鏡鏡頭只能用擦鏡紙蘸取少量酒精混合液單向擦拭。長期不用時需拔除電源線,罩上防塵罩存放于干燥環境。定期檢查光源燈泡壽命,及時更換以保證光照強度穩定。電子元件避免接觸腐蝕性液體,出現故障時應聯系專業人員維修。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