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氣動風門控制裝置的工作原理基于氣動傳動技術與邏輯控制邏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通過傳感器檢測信號、控制閥組調節氣流方向,驅動執行機構(氣缸)實現風門的自動開啟、關閉及互鎖功能,同時適應井下惡劣環境并保障運行安全。以下從核心構成、工作流程及關鍵機制三方面詳細說明:
礦用氣動風門控制裝置的工作依賴四大核心組件的協同作用,各部分功能明確且相互關聯:
礦用氣動風門控制裝置的典型工作流程可分為信號觸發→氣流調節→執行動作→復位關閉四個階段,以人員 / 車輛通過風門為例:
信號檢測:感知通行需求
當人員、礦車或設備接近風門時,觸發檢測單元的傳感器(如紅外傳感器檢測到遮擋、拉線開關被拉動)。傳感器將物理信號(遮擋、機械觸發)轉化為氣動信號(如推動微型閥切換)或電信號(防爆電磁閥觸發信號),傳遞至控制單元,告知 “需要開啟風門”。
注:井下多采用本質安全型傳感器,避免電火花風險。
控制單元:氣流方向的 “指揮官”
控制單元(核心為閥組)接收傳感器信號后,通過電磁閥或機械控制閥切換氣流路徑:



執行機構:風門動作的 “動力臂”
執行機構通常為雙作用氣缸(可雙向驅動),其活塞桿通過連桿與風門機械連接。當氣缸腔室通入壓縮空氣時,活塞在氣壓差作用下產生推力 / 拉力,通過連桿將直線運動轉化為風門的旋轉或平移運動,實現 “開啟” 或 “關閉” 動作。
設計特點:氣缸行程與風門尺寸匹配,確保風門 開啟(通常開啟角度≥90°),關閉時通過密封圈或緩沖裝置保證密封性。
復位與穩定:保障風門可靠關閉
通行結束后(傳感器信號消失),控制單元觸發 “關閉指令”,氣缸反向供氣使風門復位。部分裝置設計有延時關閉功能(通過氣容或延時閥實現),確保人員 / 車輛 通過后再關閉;關閉末期通過節流閥減速,避免風門與門框碰撞產生異響或損壞。
除基礎開關功能外,氣動風門控制裝置的核心邏輯還包含兩大關鍵機制,以適應礦山特殊需求:
在多組風門(如巷道兩側的 “風門組”)場景中,控制裝置通過氣動邏輯閥或電控互鎖電路實現互鎖:
防爆設計:動力源為壓縮空氣(無電火花風險),傳感器和電磁閥采用隔爆或本質安全型設計,避免與井下瓦斯、粉塵接觸引發爆炸。
環境適應:壓縮空氣經過濾器去除水分和油污,防止氣缸內部銹蝕;氣缸、閥門采用耐磨鑄鐵或不銹鋼材質,抵抗粉塵磨損;裝置外殼密封,防止水汽、粉塵侵入內部元件。
故障保護:若氣源中斷或傳感器故障,風門可通過彈簧復位或重力作用自動關閉,避免長期開啟導致風流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