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是其在實際應用中表現的關鍵指標,主要通過標準化的力學試驗方法來測定。以下是主要的力學試驗方法及對應的性能指標:
1. 拉伸試驗 (Tensile Test)
目的:測定材料在單向拉伸載荷下的強度與塑性。
關鍵步驟:
制備標準試樣(如啞鈴形)。
在萬能試驗機上勻速拉伸至斷裂。
輸出曲線:應力-應變曲線(σ-ε曲線)。
核心性能指標:
彈性模量 (E):應力-應變曲線直線段的斜率,表征材料剛度。
屈服強度 (σ_y):材料開始發生明顯塑性變形的應力(通常取0.2%殘余應變對應的應力)。
抗拉強度 (σ_u):材料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曲線最高點)。
斷后伸長率 (δ):`(L_f - L_0)/L_0 × 100%`,表征塑性變形能力。
斷面收縮率 (ψ):`(A_0 - A_f)/A_0 × 100%`,反映材料局部塑性。
2. 硬度試驗 (Hardness Test)
目的:快速評估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塑性變形(壓入)的能力。
常用方法:
布氏硬度 (HB):用硬質球壓頭,適合較軟材料(如退火鋼、鋁)。
洛氏硬度 (HRC/HRB):金剛石圓錐或鋼球壓頭,分標尺(如HRC用于淬火鋼)。
維氏硬度 (HV):金剛石正四棱錐壓頭,適用于薄層或微小區域。
特點:無損、快速,硬度值與強度存在近似換算關系(如σ_b ≈ 3.5×HB)。
3. 沖擊試驗 (Impact Test)
目的:評估材料在高速沖擊載荷下的韌性(抗脆斷能力)。
常用方法:
夏比沖擊試驗 (Charpy V-notch):標準帶缺口試樣,擺錘沖擊斷裂。
關鍵指標:沖擊吸收功 (KV? 或 KU?,單位J),反映材料在低溫或應力集中下的韌性。
應用:低溫設備、船舶、橋梁等需防脆斷的結構。
4. 疲勞試驗 (Fatigue Test)
目的:測定材料在循環應力作用下的耐久極限。
方法:對試樣施加交變應力(如旋轉彎曲疲勞),記錄斷裂周期數。
輸出曲線:S-N曲線(應力幅-壽命曲線)。
關鍵指標:疲勞極限(σ_D)——材料承受無限次循環(通常10?次)而不破壞的最大應力。
5. 蠕變試驗 (Creep Test)
目的:評估材料在高溫和恒定應力下的長期變形行為。
方法:高溫環境下施加恒定載荷,記錄應變隨時間變化。
關鍵指標:
蠕變極限:特定溫度下,規定時間內產生一定蠕變量的最大應力。
持久強度:特定溫度下,達到規定斷裂時間所需的應力。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