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脂性藻毒素(LPTs)是由有毒海洋微藻產生的有毒親脂性次級代謝產物,對海洋貝類養殖業構成嚴重威脅。本研究系統調查了中國典型養殖海灣 —— 萊州灣的底層海水、懸浮顆粒物(SPM)、沉積物和沉積物間隙水中 LPTs 的化學多樣性和界面行為。
在春季的萊州灣底棲環境中檢測到了大田軟海綿酸(OA)、鰭藻毒素 1(DTX1)、氮雜螺環酸毒素2(AZA2)、米氏裸甲藻毒素(GYM)、扇貝毒素 2(PTX2)、PTX2 SA、7-epi-PTX2 SA、螺環內脂毒素(SPX1)、蝦夷扇貝毒素(YTX)和h-YTX,表明 LPTs 具有豐富的化學多樣性。OA 和 PTX2 在底層海水和孔隙水中占主導地位,PTX2 和 PTX2 SA 在 SPM 中占主導地位,PTX2 和 AZA2 在沉積物中占主導地位,而AZA2僅存在于沉積物中。在底層海水和 SPM 界面,溶解相(DP)中 LPTs 的平均比例(84.35%)顯著高于顆粒相(PP)(15.65%),表明 LPTs 主要分布在底層海水的 DP 中。
在沉積物-間隙水界面,不同 LPTs 組的分配行為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其中PTX2 和 OA 在 DP 中的比例很高,而 AZA2 和 YTX 組毒素主要分配在PP中。萊州灣北部近海底層海水中總親脂性藻毒素的濃度(∑LPTs)在 8.07 ng?L?¹ 至 37.11 ng?L?¹ 之間,平均值為 22.63 ng?L?¹,并且北部近岸海域LPTs濃度空間分布高于南部海域。沉積物和間隙水中∑LPTs 的濃度分別為 1.51 ng?kg?¹ 至 32.67 ng?kg?¹(平均值:17.32 ng?kg?¹)和 17.32 ng?L?¹ 至 226.54 ng?L?¹(平均值:88.72 ng?L?¹)。值得注意的是,間隙水中 LPTs 的濃度顯著高于底層海水和表層海水,表明 LPTs 對底棲生物的潛在危害需要更多關注。
The bottom seawater sample was vacuum filtered using a glass fiber filter membrane (0.45 μm) to obtain LPTs in SPM and dissolved LPTs. A total of 4750 μL of filtered seawater or porewater sample were taken, 250 μL of methanol were added, and the substance was mixed evenly as the sample to be tested.
Sediment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cleaned up by off-line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using a Fotector- 02HT fully automated solid-phase extractor (RayKol, Xiamen, China), Ultrasonic extraction was used to extract LPTs from bottom seawater SPM.
Fotector-02HT高通量全自動固相萃取儀
? 遠程監控,安全健康
?穩定的樣品平行性和再現性
? 全凈化過程自動化 高效 快捷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