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英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從南安普頓駛向紐約的航行途中發生沉船事故,全船人員生還甚少(死亡近2/3)。一般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客輪碰上冰山。其實,除此之外,同時還有另外幾個原因,才造成如此之多的人死亡。從海底4公里處收集的船體鋼材樣品的性能分析得知,事故原因之一是設計人員所采用的鋼板在經過南大西洋的低溫區域時發生裂縫,而在設計當初工程師們并不清楚鋼板可能會發生裂縫的現象。另外,船殼體在設計中考慮有足夠的救生能力時,那么乘客的死亡人數會大大減少。然而,設計者不相信此船會有沉沒的可能,因為在設計結構中考慮了一定數量的隔艙,認為即使發生一個或幾個艙室破裂也不至于造成整個船體下沉。因為材料的原因,造成大破裂將船身解體為幾段,而這幾段的進水都足以使船體下沉。應當說,事故發生后不能提供足夠的“救生艇”也應為“設計錯誤”。
還有一個原因,距泰坦尼克號32km遠的Californian號船的無線通訊設備處于關閉狀態,失去了救援的*時間。
由此看來,泰坦尼克號的鋼板沒有經過低溫試驗驗證,而恰恰這些鋼板不能耐受嚴寒的考驗,在碰撞中大面積斷裂,是造成不可挽回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泰坦尼克號的金屬材料做過充分的環境試驗,可能就會是別外一種結果。
摘自《環境技術》1998年第4期 作者:云峰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