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大學生科院,Lerner研究所(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現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磷酸蛋白的三個磷酸化位點突變之后,會剝奪了功能性N-RNA模板的形成,從而影響病毒的轉錄復制。這不僅有助于分析磷酸化在磷酸蛋白P3A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能揭示一些傳染病病毒的作用機理。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明周博士,*作者為陳龍云博士。這一研究組主要研究方向為RNA 病毒的基因表達和感染機制,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干擾素誘導的抗病毒機制和以負鏈RNA病毒作為載體用于疫苗形成。
許多能導致人類傳染病的病毒(如麻疹病毒、狂犬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副流感病毒等)都屬于不分節負鏈RNA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是研究不分節負鏈RNA病毒的的模式病毒,該類病毒在細胞質內的復制與轉錄是依賴于自身所攜帶的聚合酶來完成的。VSV的聚合酶輔助因子-磷酸蛋白在其轉錄復制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磷酸蛋白自身是一個被高度磷酸化的蛋白,磷酸化也是病毒復制循環所*的。但長期以來,磷酸蛋白磷酸化的具體作用機制一直未能被解析。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VSV微型基因組系統,證明了P3A的突變(N端磷酸化位點突變),會導致無法進行轉錄與復制,這幾個位點分別是S60/A, T62/A, and S64/A。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蛋白相互作用的分析,發現P3A自身相互作用,以及與N端和大蛋白之間的作用與P3A蛋白本身同樣重要,而且由Sf21細胞中分離得到的P3A蛋白,也支持體外轉錄重建實驗。這些實驗數據均說明P3A蛋白的三個磷酸化位點突變之后,會剝奪了功能性N-RNA模板的形成,從而影響病毒的轉錄復制。
這項研究對于揭示磷酸化在磷酸蛋白中所起的作用有重要意義,也為對該類病毒的抗病毒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除此之外,近期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取得了病毒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人員完成了一種高致病性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株的基因組測序,指出了這種病毒株的分子特征,也表明了其基因組在不斷進化中,這些結果將有助于國內IBV病毒發展的有效控制,深入了解冠狀病毒的進化特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