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藥物所化學合成藥物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些年來,上海藥物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DDDC)合成組研究生在柳紅的帶領和指導下,瞄準學科發展前沿,積極發展新的化學合成方法,并將其應用于藥物合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柳紅帶領研究生郭滌亮、黃河等采用廉價、環境友好的鐵銅等催化體系,發展了幾種快速的C–C鍵與C–N鍵偶聯的方法,實現鹵代芳烴與多種底物進行偶聯。相關研究工作在Org. Lett. (2008, 10, 4513)、J. Org. Chem. (2008, 73, 9601)、J. Comb. Chem. (2008, 10, 358;2008, 10, 617)等重要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他們發展的微波促進的鈀催化體系,可以使惰性的氯代芳烴與多種底物進行快速高產率的偶聯,適用于Sonogashira、Suzuki、Heck和Buchwald-Hartwig等偶聯反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論文發表在J. Org. Chem. (2008, 73, 6037)后,獲得同行的高度評價,被SYNFACTS和Organic Chemistry Porta作為重要有機合成進展報道(Synfacts, 11, 1201)。在此基礎上,柳紅帶領研究生黃河、李召廣等通過微波輔助的手段,建立了液相平行合成技術平臺,快速構建出具有不同母核的多樣性雜環化合物庫,用于多種藥物中間體的合成,相關結果在Org. Lett. (2008, 10, 3263)、J. Comb. Chem. (2007, 9, 197)、J. Comb. Chem. (2008, 10, 484)等雜志上。
柳紅指導研究生鄧光輝探索了Ni(II)螯合物誘導合成手性氨基酸的方法學工作,王江等人對該方法進行了優化,采用Ni(II)螯合物誘導,合成了β-氨基酸等單體、β2氨基酸、環狀氨基酸、a,b-二氨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豐富了Ni(II)螯合物誘導合成手性氨基酸的應用范圍。與其他手性氨基酸的合成方法相比較,該方法具有合成過程簡潔方便、合成的氨基酸結構豐富、光學純度高、收率好、操作步驟少、可直接得到游離氨基酸等優點,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J. Org. Chem. (2007, 72, 8932)、J. Org. Chem. (2008, 73, 8563)、Tetrahedron. (2008, 64, 10512)雜志上。
此外,柳紅指導研究生葉德舉等在合成抗流感藥物Zanamivir及其衍生物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雙重立體選擇性的2-O-脫乙酰化和4-胺化全乙酰基保護的唾液酸合成方法,以較高的產率得到C-4位環狀二級胺取代的唾液酸衍生物以及C-4位哌嗪衍生物連接的唾液酸二聚體,從而為合成非天然唾液酸多聚體提供了新的途徑,相關論文發表在Tetrahedron Lett. (2007, 48, 4023)、Tetrahedron (2008, 64, 6544)。
DDDC合成組有機合成化學方法學發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為創新藥物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