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李斌課題組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潘凡實驗室在合作研究中,通過生化及分子免疫學研究手段與疾病動物模型等方法結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受細菌胞外脂多糖及促炎癥因子等危險信號所激活的負調節通路,揭示了炎癥情況下導致FOXP3+調節性T細胞免疫抑制功能失活的分子新機制。日前,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細胞》子刊《免疫學》,同時,申請了兩項。
該研究對進一步深入理解炎癥環境下FOXP3+調節性T細胞功能穩定性及其調節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為免疫相關疾病治療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腫瘤、器官移植等提供新的藥物靶點及研究干預手段。
FOXP3對T細胞的免疫抑制功能至關重要。前期研究顯示,炎癥因子信號可以導致T細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失活,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在李斌指導下,研究生陳祚珈等發現,在感染及其他炎癥微環境中,在“危險信號”如發熱、細菌脂多糖、促炎癥因子等刺激下,人源T細胞可通過誘導表達等途徑,獲得某些效應性T細胞相關效應基因,如I型干擾素的誘導表達及免疫反應的激活。潘凡實驗室博士后Joseph Barbi等通過小鼠原代T細胞驗證了人源T細胞的相關原始發現,并通過小鼠腸炎疾病動物模型在體內加以證實。
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為篩選小分子抑制劑促進炎癥條件下T細胞穩定性提供了創新性線索。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免疫學家John O’Shea博士和Yashimine Belkaid博士在其特邀評論中,評價該項研究開拓了調節FOXP3蛋白降解途徑的新通路,發現了本領域尚未深入理解的炎癥信號影響FOXP3蛋白水平,乃至可能影響到調節性T細胞表型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報》 (2013-09-05 第1版 要聞)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