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肥深度不科學
1、連年淺施有機肥生產中有很多果農習慣把有機肥撒于樹盤中,用鐵锨或小型農機進行淺翻。這種施肥方法,使20厘米以內的吸收根獲得大量有機營養,對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但連年淺施有機肥,易導致根系上浮,這些上浮的根系極易遭受凍害、旱害,使樹體變得極度衰弱而難以恢復,甚至有的變成小老樹。個別果農甚至采取把有機肥撒于樹盤表面的施肥方式,那樣效果會更差,非但起不到施肥的作用,而且導致肥力的大量流失。
改進辦法:淺施和深施相結合,淺施后也可結合進行樹盤秸稈覆蓋。
2、有機肥施入過深有的果農受原來稀植大冠果樹施肥技術的影響,把有機肥施到50厘米以下,造成大量有機質的浪費。
改進辦法:因大部分根系集中在距地面20—50厘米之間,故施有機肥的深度也應在此范圍內,才可發揮大肥效。施入秸稈類肥料時,預先進行堆漚發酵,然后與表土混合后施入,來不及堆漚可分層施入,每層撒入適量的磷肥和氮肥。
3、化肥撒施受農作物撒施化肥的影響,許多果農習慣把氮肥撒于表面,甚至磷肥、復合肥也采用撒施法。撒施雖然簡便易行,但弊大于利。一是撒施氮肥會造成氮的大量揮發。二是撒施后大量肥料在表層積聚,易被草類吸收,造成浪費。三是幼果期撒施碳銨類肥料,易使幼果被揮發出的氨氣損害,形成果銹。四是磷肥及復合肥中的磷素不易移動,撒于表面難以發揮肥效。
改進辦法:采用多點坑施法。原則是施到土之下,根之上,根不見肥,肥去找根。
二、施肥方法單調
根系是一種立體結構,局限于一種施肥方法,將使某些部位的根系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幾種方法交替輪換或配合進行,才能大限度地滿足根系的營養需求,從而大幅度提高產量和果品質量。
改進辦法:幼樹定植時要挖大坑,施足量的有機肥,隨后每年秋天進行擴穴施有機肥,直至全園普施一遍,然后再進行翻施——穴施——放射溝施——環狀溝施等幾種方法輪換進行。
三、施肥太過集中
施肥太集中,在生產中很普遍,不少幼樹因此發生肥害,造成根死、樹干縱枯現象。成年樹發生肥害后,常導致根系局部燒壞褐變,易引發根腐病等根部病害。
改進辦法:可溶性肥料,如氮肥,鉀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施用時可采用穴施法,每穴50—100克,穴深10—15厘米。施含磷等不易溶解的肥料時,與有機肥混合后施入,也不能施得過于集中,穴施時與土壤混合一下,每穴100克左右,深度15—20厘米,穴與穴之間距離30厘米左右。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