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在夜間擴散得比白天快,其原因就在于一種激素: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縮寫為 GC)抑制了有助轉移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縮寫為EGFR),由于夜晚糖皮質激素分泌下降,EGFR高度活躍,因此這些癌細胞在夜晚要擴散的更快。
研究人員表示這提示我們,夜間治療腫瘤效果要比白天好,也許醫院和腫瘤診所可以考慮改變化療的時間了。
這一發現也指出了解析細胞不同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而后者正是我們還并不*了解的一個復雜網絡。細胞表面或細胞內的受體-蛋白分子能接收由其它細胞傳遞生化信息,然后傳遞到細胞內部。
聚焦于兩個特殊的受體。一個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這種受體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和遷移,比如像是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另外一種受體則是能結合糖皮質激素GC的受體,糖皮質激素在維持機體能量水平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影響物質代謝交換,這種激素通常被稱為應激激素stress hormone,因為它的表達水平會隨著應激刺激而增加,將機體迅速帶入清醒的狀態。
由于存在多種受體,細胞能一次接收多種信息,但其中一些信息具有優先權。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EGF受體次激活的細胞遷移作用,在GC受體與其類固醇信息結合在一起時會受到抑制。
在我們機體清醒的時候,類固醇水平高,而在睡眠狀態下則會下降,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這是否會如何影響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果他們發現,這種受體在小鼠睡覺時要活躍得多,在小鼠醒著時卻處于靜止狀態。
那么這一發現對于治療癌癥、特別是利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來生長和擴散的癌癥究竟有何意義呢?
研究人員給小鼠喂食了新一代抗癌藥拉帕替尼Lapatinib,這是一種口服的小分子表皮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用于聯合卡培他濱治療ErbB-2過度表達的,既往接受過包括蒽環類,紫杉醇,曲妥珠單抗(赫賽汀)治療的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研究人員在當中的不同時間段給小鼠喂食這種藥物,結果發現小鼠中腫瘤生長大小出現了極大的差異,而這與在小鼠睡眠還是清醒的時候喂食藥物極大相關。這一發現指出在24小時內糖皮質激素水平的升降確實會抑制或促進癌癥的生長。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