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硬度計是沖擊和回跳硬度值組合的一種測試方式,從結構上有它*而又廣泛的實用性,尤其是測試大中型而且形狀復雜的工件及工模具的硬度值與失效分析,具有其他類型硬度計不可替代的優勢。
一、便攜式硬度計測試硬度來分析、驗證大型齒軸、內齒圈預處理工藝及滲碳淬火工藝的方法:
1、預處理工藝后測試
這道工藝操作后的質量直接影響滲碳工藝操作后齒軸、內齒圈滲碳層硬度分布的均勻性、齒部的變形量。更重要的是芯部的強度(未滲層)。當用里氏硬度計測試齒軸的齒部及柄部、內齒圈的外圓內徑及端面,如果發現測試的同一區域硬度zui高和zui低的相差較大,在審查儀表爐溫、裝爐方式、工藝冷卻方式都正常的前提條件下,就可根據硬度值高低差值及分布的狀況,推斷出工件內組織存在著偏析或帶狀組織。
2、滲碳工藝后測試
這道工藝氏齒軸與內齒圈的zui終熱處理工藝,通常檢驗人員只對試樣測試HRC硬度,
然后再切開試樣做金相分析:滲層馬氏體級別、碳化物級別、形態分布、殘余奧氏體量形態、心部馬氏體級別,再用顯微硬度計測試滲層從表層至HV550硬度為深層深度以上操作作為終檢。但從現場發生齒軸早期失效斷軸,齒部嚴重磨損的事故分析中發現,實物的硬度低于試樣的硬度,尤其常常出現在深層滲碳時,原因是實物齒軸、內齒圈與試樣不是同塊料上截取下來的,也不是同一爐所做的預處理。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