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CBIFS2021精彩回顧:食品安全快速檢測
2021年06月08日 16:34:55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6133

CBIFS2021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已于2021年6月4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本次會議是由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浙江省食品工業協會、太平洋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 、江蘇省食品生產安全協會、南京食品工業協會等多家單位協辦,旨在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了解食品安全新技術和食品領域的最新進展,共同探討食品安全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化工儀器網 會議新聞】CBIFS2021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已于2021年6月4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本次會議是由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浙江省食品工業協會、太平洋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 、江蘇省食品生產安全協會、南京食品工業協會等多家單位協辦,旨在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了解食品安全新技術和食品領域的最新進展,共同探討食品安全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本次會議共安排了11個專題論壇以及同期舉辦的食品安全法規標準與技術應用研討會。報告內容涵蓋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合格評定助力食品安全、真菌毒素檢測、農獸殘殘留檢測、食品營養品質檢驗、食品安全供應鏈及質量管理、微生物檢驗及環境微生物監測、食品真實性鑒別與溯源、乳制品質量安全、糧油質量安全。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論壇現場
其中6月3日下午開展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專題論壇更是給與會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黃成軍
來自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的研究員黃成軍帶來了本場的第一個報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光電檢測技術》。黃成軍開篇立論向大家解釋了微流控技術,微流控技術是通過將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單元集成到一塊幾平方厘米大小的芯片上,以實現對生物樣品的準確、快速的分析。微流控技術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的特點,在檢測、分析上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該報告提綱分為氣體傳感和生物傳感兩大類,其中氣體傳感分為基于微柱陣列的氣體富集與檢測;生物傳感分為基于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細菌檢測、基于表面等離子體激光技術的病毒檢測兩大類,最后得出結論1、基于微流控技術光電檢測分析方法,實現了對有害氣體、細菌、細胞等目標物的高性能檢測;2、微納傳感器技術有望應用于食品安全領域。

杭州南開日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桑麗雅
由杭州南開日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桑麗雅帶來題為《農藥殘留免疫層析檢測技術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的報告。

接著,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研究員陳倩本人未能來到展會現場,但她的報告《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檢測技術進展》精彩紛呈,現場觀眾也受益匪淺。
陳主任表示,據WHO全球食源性疾病負擔統計報告指出,以基于細菌、病毒、寄生蟲、毒素和化學品等31種病原體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進行估算,以傷殘調整生命年來量化疾病負擔,全球每年有多達6億人或每年每10人中就有1人因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其中造成420,000人死亡,包括五歲以下兒童125.000人。因此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覷,對食源性疾病檢測的意義也非常重要,進行風險監測可以早期識別暴發發源頭食品,食品監測發現隱患和高危食品,以病例為主導的疾病主動監測,開展病例溯源,控制源頭食品,減少疾病暴發。對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檢測技術分為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等。提高檢測速度的關鍵點可從縮短增菌時間、縮短可疑菌落的鑒定時間著手。常用的快速檢測技術又3M測試片、ELISA膠體金、實時熒光定量PCR、IMS-PCR、微流控芯片等等。并指出,構建病原體測序技術平臺和生物信息分析平臺也較重要,人工智能+大數據勢在必行。

太原理工大學生物醫學精準檢測與儀器研究中心 李曉春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智能手機以逐步滲透在各行各業。來自太原理工大學生物醫學精準檢測與儀器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春教授帶來了本場的第四個報告《智能手機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她報告的內容分為食品安全檢測背景分析及智能手機的食品安全檢測開展的相關工作兩大部分。其中智能手機的食品安全檢測開展的相關工作分為智能手機條形碼有機磷農殘定量測量、智能手機比色分析的生物二維碼檢測技術、智能手機食品中AFB1的免疫快速定量檢測、智能手機ELISA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基于納米/適體結構和智能手機數字化比色分析的磺胺類抗生素定量檢測、智能手機PH高精度定量檢測技術這幾個方面。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陳子雷
接下來,來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陳子雷帶來了題為《多形態樣品快速導入電噴霧離子源(MSRIT-ESI)在農殘快檢領域的應用》。該報告從農藥殘留現狀、農藥殘留快檢技術、MSRIT-ESI技術、技術應用情況,這四方面得以展開,并展望了該技術在環保、毒品、增塑劑、醫藥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陳愛亮
本場的最后一個報告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陳愛亮帶來的《基于核酸適配體的食品污染物快速檢測技術研究》。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聯合公告,將那非類、拉非類兩類物質納入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錄。2025-07-02 14:31:55
-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進行了審議,現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正草...2025-07-01 09:45:57
-
貴州積極踐行大食物觀,深挖竹筍產業潛力,讓小小竹筍從山間走向餐桌,成為富民強省、推進鄉村振興的“金疙瘩”。2025-06-30 16:05:39
-
6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食品補充檢驗方法“揭榜掛帥”工作方案》,旨在制定出臺一批具有較強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食...2025-06-30 11:02:48
-
近日,云南中醫藥大學就“云南中醫藥大學滇南本草高等研究院一期平臺建設(中藥炮制科研平臺)”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925....2025-06-26 08:53:25
-
均質機雖看似低調,卻在提升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堪稱食品生產線上的幕后“工匠”。2025-06-25 17:11:1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