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雙堆臨界 為“雙碳”貢獻“綠色力量”
2021年11月16日 14:05:02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7805

近日,我國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2號反應堆首次臨界,標志著示范工程順利完成雙堆臨界,為年內并網發電目標實現奠定堅實基礎。據了解,該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裝機容量20萬千瓦,將每年發電量14億度,可以為200萬居民提供生活用電。不僅如此,預計它每年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萬噸,貢獻“綠色力量”。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自從1938年科學家發現了核裂變,人類進入核能的時代。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一個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核電站與同等規模的火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60萬噸,核電站向環境釋放的溫室氣體(約7萬噸)只有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的1%左右。此外,從原料上看,一座100萬千瓦的大型核電站,每年只需要30噸濃度約3%的低濃縮鈾原料,而一座10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站則需要350萬噸的標準煤。毫無置疑,核電是當下新興低碳綠色能源之一。
核電的發現也推動了多種類型核電站的建立和應用。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核電站均采用壓水堆堆型,屬于熱中子反應堆的一種。現代化的壓水堆核電站是人類工業技術的一個高峰,在全球能源供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的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均屬此類。
近日,我國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2號反應堆首次臨界,標志著示范工程順利完成雙堆臨界,為年內并網發電目標實現奠定堅實基礎。據了解,該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裝機容量20萬千瓦,將每年發電量14億度,可以為200萬居民提供生活用電。不僅如此,預計它每年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萬噸,貢獻“綠色力量”。
早在2006年,我國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16個重大專項就包括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固有安全性好、發電效率高、環境適應性強、用途廣泛等特點。其在核能發電、熱電冷聯產及高溫工藝熱等領域商業化應用前景廣闊,更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給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
高溫氣冷堆通過核能、熱能、機械能再到電能的轉化實現發電。高溫氣冷堆通過“氣冷”的方式進行堆芯冷卻和熱傳導。我國高溫氣冷堆的冷卻劑是氦氣。氦氣作為一種理想的惰性氣體,氦氣化學性質穩定,高溫下不容易與反應堆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并且有著較好的熱力學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的關鍵核心技術完全由我國研制。清華大學與中核集團、華能集團建成的該zuo核電站,國產化率高達93.4%,形成的約5萬張圖紙、10萬頁文件,15000多件技術含量高、安全設計要求也高的核島設備等,我國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同時,高溫氣冷堆是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征的先進核電堆型,對促進我國進入四代核電技術前沿、推動核電制造企業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吸引凝聚核電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該項該座核電站工程于2012年底在山東榮成開工建設;2021年9月12日,1號反應堆成功實現首次臨界。1號反應堆成功臨界相當于發動機點火,是反應堆帶核功率運行的起點。
下一步,中核集團將持續以中核能源為高溫氣冷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進一步與清華大學等各方攜手共進、精誠合作,積極推進后續高溫氣冷堆產業化項目實施,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高溫氣冷堆智慧和力量。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知網、環球日報等)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知網、環球日報等)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屬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式獲批“國家標準驗證點(香料香精化妝品)”,這是我國香料香精化妝品領域設立的首個且唯...2025-07-09 11:44:40
-
2025 年 7 月 5 日至 8 日,中國材料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超 30000 名專業觀眾和 500 多家國...2025-07-08 15:21:38
-
我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科技組織——國際深空探測學會在安徽合肥成立,這也是落戶安徽的首個國際組織。2025-07-08 15:11:32
-
由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道路車輛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 場景評價與測試用例生成》近日正式發布。2025-07-08 11:22:54
-
近日,浙江省經濟與信息化廳就做好2025年度浙江省首批次新材料認定工作發布通知。2025-07-04 09:46:01
-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錦屏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國際合作研究計劃專項2025年度項目指南。2025-07-03 15:14:45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