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今日焦點 Today's Focus
查看更多+首個全球“限塑令”或將于2024年底出爐
2022年12月07日 10:16:02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楊 點擊量:5041

據《自然》報道,自11月28日起,來自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烏拉圭召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以達成終結塑料污染的歷史性全球協議。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2022年3月,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大會總主題是“加強自然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重點關注塑料污染、綠色回收和化學廢棄物管理等問題。會議一致通過了一項終止塑料污染的歷史性決議——決定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以防止和減少全球塑料污染。該協議將對塑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塑料的生產、包裝、產品和商業模式等。法新社報道稱,這是自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后“極負厚望”的環境協定。
隨后,各國紛紛開始采取行動。據《自然》報道,自11月28日起,來自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烏拉圭召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以達成終結塑料污染的歷史性全球協議。該協議預計于2024年底達成。其間,各國代表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開會商定控制塑料污染的規則和戰略。
塑料污染問題已成為僅次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性環境污染焦點問題,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挑戰。相關數據顯示,1950年到2017年,全球累計生產約92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計產量將達到340億噸。然而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能夠被回收利用。此外有數據顯示,塑料垃圾占所有海洋垃圾的85%。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預測,到204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量將增加近3倍,每年增加2300萬噸~3700萬噸。
關于全球“限塑令”,在南非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Linda Godfrey看來,這將是一場非政府組織和塑料行業間的博弈,前者希望禁止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后者則認為可以通過改進廢物回收的方式來解決污染問題。因此,協議談判人員不得不衡量并處理好上述問題。
相關專家學者在接受《自然》采訪時,紛紛為協議的制定提出建議,如禁止塑料垃圾從高收入國家轉移到低收入國家;要求生產商支付塑料收集、分類和回收環節所產生的費用;為參與制定協議的國家設置減少塑料使用量的截止日期;啟動塑料循環經濟,向各國征收生產塑料聚合物的附加費,并用該資金支持塑料回收;要求塑料制品的零售商回購塑料垃圾,并重新利用;各國出臺法規,嚴懲造成塑料污染的公司等。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人民網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鈦材料。其分解塑料袋、保鮮膜等常見塑料的效率比傳統材料提高了幾十到上百倍...2025-05-08 15:19:33
-
一個人一個月消耗超1.5公斤石油 咖啡文化背后竟涉及巨大石油消耗?
數據顯示,一個400毫升容量、帶隔熱紙殼和杯蓋的塑料杯,平均重量約為30克,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52.5克石油。2025-02-12 11:46:27 -
近日,我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化學”)成功完成了高端聚甲醛新材料項目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中試。2025-02-11 11:03:28
-
塑料危機迫在眉睫:每年產生5210萬噸塑料廢物,我們該如何應對?
根據9月4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分析,這些人群中大多數會焚燒塑料廢物或將其傾倒在環境中。該研究認為,全面的收集服務是減少全球塑料污...2024-09-06 15:14:54 -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取得了一項令人矚目的科學突破——他們首次利用細菌成功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其性質與廣泛應用的...2024-08-22 11:24:41
-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全球戰塑”。《廢塑料化學循環綜合性研究報告》顯示,廢塑料化學循環正成為國內外塑料污染...2024-04-23 10:38:22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