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重金屬水污染應急監測技術指南
2025年07月24日 11:29:57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宋池 點擊量:1113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突發水環境事件重金屬應急監測技術指南(試行)》,適用于涉重金屬水污染事件,不包含輻射及海洋污染,即日起由省級監測中心執行。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于近日印發《突發水環境事件重金屬應急監測技術指南(試行)》,首次系統規范涉重金屬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監測全流程,明確要求對重點監測斷面實施“每2小時監測1次,2小時內出具數據”的快速響應機制,以提升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效能。

《指南》提出“快速及時、準確可靠、數據說話、支撐決策”的總體原則,強調落實地表水應急監測“13353”工作要求。針對跨界水體、飲用水水源地等高風險區域,要求優先采用自動監測設備布設在風險源下游及距水源取水口上游不少于2小時流程的河段;手工監測則聚焦水源地取水口,需在采樣后24小時內完成重金屬指標分析。預警閾值需基于歷史本底數據和環境功能區劃科學設定,一旦觸發須立即核查并啟動響應。
污染溯源環節明確劃分河流型與湖庫型事件的排查范圍:河流型需覆蓋風險源排污口、上下游河段、支流及水源地;湖庫型重點排查入庫河流、沿岸排口和出水口。技術層面優先使用車載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并要求對高、低濃度樣品分區標識,嚴防交叉污染。
應急響應實施動態監測策略:斷面按“D1(x)”標準化編號(x代表距事故點水路距離),新增點位采用“D1-1(x)”延展編號;當污染前鋒逼近水源地時,監測頻次加密至每小時1次,污染可控后可酌情降低;若污染帶超過50公里,每30-50公里需布設現場實驗室保障檢測效率。
《指南》明確定義“污染帶”為重金屬濃度顯著超出本底值的河段,“污染團”為污染帶內濃度超標的具體區域,并強調通過時空趨勢模型動態追蹤污染遷移。適用范圍涵蓋生產、運輸等引發的涉重金屬水污染事件,但不包括輻射事故及海洋污染。各省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已接到執行通知,意見反饋渠道同步開放。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計劃采購多功能水質重金屬檢測儀、倒置熒光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儀器設備,預算超2.5億元。2025-07-24 14:24:18
-
遼寧省撫順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就“撫順市地下水監測能力建設項目(一期)”發布招標文件,預算129萬元。2025-07-23 10:13:02
-
近日,“三峽一號”科考船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三峽一號”總長56.7米,型寬9.8米,型深3.5米,設計最大航速為24公里/小時,...2025-07-17 16:02:40
-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5年環境治理相關資金預算,總預算高達262.8億元。2025-07-10 15:11:36
-
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就“地表水應急監測多參數儀器采購項目 JSZC-320100-JSGC-G2025-0053”發布招標公...2025-07-09 09:13:4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